據三明醫療保障公眾號報道,5月29日,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副司長丁一磊一行3人,在省醫保局相關人員陪同下,到我市開展藥品和醫用耗材采購改革調研。
自從2018年國家醫保局成立后,每年組團至少去一次三明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形勢下如何做好藥品供應保障工作的常態交流。據不完全梳理,2018年國家醫保局組建不久,當年6月15日至16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胡靜林一行赴福建省三明市,調研醫療保障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相關工作。2019年 2月27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李滔率調研組到三明市醫保局、三明市醫保中心調研醫療保障工作。再加上今年國家醫保局的調研組一行趕赴三明,三年至少來了三次,可見福建三明在國家藥品供應保障尤其是帶量采購方面的份量之重。
據官方報道,此次座談會上,調研組還與參會人員就集中采購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掛網和撤網規則以及醫保部門對企業直接支付推行情況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調研組認為,今年,三明聯盟對非過評藥品的帶量采購進行了有效探索,成效顯著,希望三明聯盟繼續做大做強,勇于承接藥采改革任務,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眾所周知,三明聯盟構建了涵蓋藥品、耗材(含試劑)、中藥飲片等相關采購服務,實現聯采、交易、結算與監管全流程一體化的跨區域聯合采購平臺,以“統一平臺、統一目錄、統一價格、統一標準”,幫助聯盟成員實現智能合量議價、一站式交易結算及多維度、精細化的全流程監管,迅速滿足不同區域的各種需求。而今年三明聯盟的首秀,可謂驚天地!今年4月公布的三明帶量采購結果顯示,與本次所有參與集采城市在用仿制藥采購價格相比,總體平均降幅69.52%,單品種最大降幅91.63%;與三明市采購價格相比,平均降幅49.83%,最大降幅72.84%。按約定采購量計算,預計每年節約藥品費用1.24億元。這樣的成績,國家醫保局看在眼里,喜在心中,這也就是為什么調研組“希望三明聯盟繼續做大做強,勇于承接藥采改革任務,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從簡單的會議報道中,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揣測分析,下一步的帶量采購形態,可能會有以下四方面變化。
一、藥品進市退市動態調整逐漸常態化
以往,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會有一個固定周期,但目前來看藥品價格下降是趨勢,但時間最多持續三年至四年左右,之后,等價格相對穩定在一個合理的水平線上,這時各種省、市集采平臺將徹底真正成為一個平臺而已,到那時,藥品進市、退市,價格隨機變化調整將成為常態化。因此,從未來著眼,有關方面已經在考慮三年后的相關工作怎么計劃及部署。
二、藥品集采會進一步強化改革力度
近年來,尤其是2019年以來,各種醫藥政策如雨后春筍,應接不暇。看似涉及指導藥品集采的微觀形態指導原則并不多,但很多政策項項都涉及藥品集采的宏觀改革方向。從三批兩輪國家帶量采購以及2019年的國談變化,再結合著目前各省、市帶量采購品種“寬度小、深度大”的特點,能夠看出現階段的藥品集中采購工作還是在逐漸調整、摸索,一個更有形有魂的藥品集采宏觀指導原則,其實輪廓已經逐漸清晰。
三、打造好三明聯盟是一項政治任務
據有關報道顯示,三明經驗的最大亮點,在于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而不依賴財政增加投入,改革后節省的資金充分爆發出的改革紅利,降低了患者看病負擔,并且提高了醫院收入。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年來,在全國各地陸續取消藥品加成后,藥品零差價的補償一般是按照8:1:1的方式來運行,但有的醫療機構一旦沒有及時收到既定的財政補貼,立刻即通過轉移成本的方式,強制要求藥品生產、經營企業返點,甚至拖欠貨款,尤其是醫藥領域仍然具有壟斷性控制地位的大醫院,在這方面做得更具有“示范性”。因此,學習福建三明好榜樣,在當前的背景下,更具有別樣的深意。在新形勢的醫改推進路線圖上,三明承擔的樣板作用其實還有更多,因此,在深化醫改的道路上,三明不能缺位,福建不能缺位,打造好三明聯盟是一項不折不扣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
四、帶量采購將呈現迂回穿插、分割包圍的態勢
對生產經營企業來說,三明聯盟在擴大,各種各樣的省級、市級帶量采購也在變化。僅從名稱的演變上來看,2015年之前,各地普遍用的是藥品集中招標字樣,招采分離,詬病至今。2015年之后,“藥品集中采購”火了近四年,這一形態直接終止于2018年的4+7。4+7后,各地恍然大悟,紛紛用“藥品帶量采購”替代“藥品集中采購”,“集而不采”還不如“分而盡采”基本成為了業內共識。進入2020年,為了保障藥品帶量采購的全力推進,部分地方已經開始再次進行變革,從“藥品帶量采購”進化至“藥品帶量帶預算”的“雙帶”式采購。自古以來,打仗打的就是糧草,沒有預算的保障,任何采購量的推進只是有心無力。
同時,2020年帶量采購的形態,已經進一步變化:從原來大面積廣撒網轟轟烈烈進采購目錄演變成“小火慢燉、聚焦實際、品種不求多求精”的特點,每輪帶量采購目錄,就是20-30個品種,一則進行試點,如果不成行再調整。二則不擴大降價影響面積。三則有針對性用預算保障以量換價進行定點“攻擊”,往往效果更好。四則為今后不同區域、省份價格聯動做好準備。畢竟,國采系統的運營搭建已經相對成熟,價格聯動調整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通過降低醫保負擔釋放紅利,體現的是醫改的未來方向,而注重行政手段、市場機制和現代管理方法的結合,體現的是實現醫改的必由之路。國家醫保局三訪三明,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藥品帶量采購而已,更體現的是決策者的一種前瞻性考慮與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因此,生產經營企業要有高度的認識與判斷力,做好預案準備,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新一輪價格調整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