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人工智能在中國漸成燎原之勢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7-4-7 打印內容
嗅覺靈敏的創新企業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遇。去年10月,百度醫療大腦在北京發布,成為百度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內的最新成果。今年3月,浙江大學宣布成立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并得到互聯網醫療平臺微醫集團一億元人民幣的捐贈支持。
中國的醫療主管部門也注意到了這種趨勢。今年2月,中國國家衛計委發布了四項醫療領域應用人工智能的規范標準,從政策層面支持人工智能在輔助診斷和治療技術等應用領域的發展。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郝德明認為,這將為人工智能在醫療服務中的規;瘧锰峁┱咧С。另外,人工智能系統的引進,還將大大提升醫生診療水平和服務效率,通過培養一批擅長使用智能工具的醫務人員,解決我國當前醫護人才緊缺的現狀。
相比語音識別應用、無人駕駛等領域都可以預見到人工智能的“大爆發”趨勢,業內普遍認為,人工智能在健康醫療領域亦是前景廣闊。
面臨巨大人才缺口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得益于三個領域的進步:強大的計算能力、合理的優化算法和高質量的大數據。要讓機器像人類那樣思考,就必須“喂”給它大數據,希望它能從中找出規律。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在基因組學、影像學和臨床領域積累的大數據,是醫學人工智能發展最可依賴的資源之一。
“中國可以成立國家級的醫學人工智能工程中心,由國內在醫學、藥學、信息技術專業具備一流水平的綜合性高等院校牽頭,吸引大數據應用企業、人工智能開發企業、藥品研發企業等共同參與,加速研發中國版的‘沃森’系統!痹诮衲陜蓵囊环萏岚钢,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寫到。
在29日復星醫藥業績發布會上,人工智能再次被提及。復星醫藥總裁吳以芳表示,將緊盯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方面的布局。在人類基因組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驅動下,醫療產業會發生巨大變化,而創新將可能給中國醫療產業帶來5年至10年跳板式的發展機會。
要做到這一點,人才可能是一個障礙。統計顯示,中國只有不到25%的人工智能從業者擁有超過10年的行業經驗,而在美國這一比例為50%。
對此,麥肯錫的報告指出,中國面臨巨大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政府需要大力氣投資人工智能相關的教育和研究項目,同時在全球范圍內集聚頂尖人才。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