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側催生醫療新生態 未來大健康市場空間巨大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8-4-20 打印內容
來自原國家衛計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0月底,醫院3.0萬家,其中公立醫院12200家,民營醫院17771家。與2016年10月底比較,公立醫院減少586家,民營醫院增加1973家。
值得關注的是,民營醫療行業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不僅要面對政策不到位而導致的不公正待遇,更大有利欲熏心者違背誠信準則而造成不良影響,患者魏則西因被虛假廣告誤導而遭遇淘汰療法導致死亡,這一事件至今讓大眾對莆田系的醫療機構心懷陰影與芥蒂。
任何事物發展都有漸進性,對民營醫療領域更是如此。“若想繼續大步前行,除去戰略層面與公立醫院于市場上形成優勢互補外,將自身親民和接地氣的特質,在個性化服務上充分釋放出來,完成差異化的市場運作,不失為一個戰略方向選擇!比蜥t生組織中國總代表時占祥博士坦言。
放首位
大眾獲得感與政策獲得同重要
已過知天命之年的趙淳,出任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會長前,曾任職于原衛生部醫院評審委員會,見證了中國民營醫療行業的成長和發展。
歷經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積淀,加上國家利好政策不斷推出,國內醫療市場高度壟斷格局已被打破,社會資本對醫療市場投資持續升溫,民營醫院正在不斷由小變大。
“民營醫療機構生存環境有了極大改善,但面對市場一個最大問題——多數民眾看病就診依然首選公立醫院,這一基本面尚未有根本改變!壁w淳分析認為。
這樣的場景對國人并不陌生:公立尤其是三甲醫院,掛號大廳排隊者宛似長龍,診室門口候診人摩肩接踵,天天人滿為患,而在相距不遠的民營醫院,前來就診的患者依舊寥寥可數。
據原國家衛計委的統計,至2016年8月,全國民營醫院診療人次占全國醫院診療人次總數的12%,民營醫院看病的人次不到公立醫院的1/7。
民營醫院市場占有率偏低,與公立醫院基本上都是大醫院,且醫護實力雄厚、技術設備先進這一主要影響因素不無關聯。然而,也不應忽視其他制約民營醫院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來自權威機構的一項調查揭示,在問及當前制約民營醫療行業發展最大的問題時,被訪問的80%以上的民營醫療機構選擇了人才和醫保這兩項。
缺乏水平高的尤其是三甲醫院科室主任這一層級的醫生,因而很難得到眾多患者的信任和青睞,這是長久以來一直束縛廣大民營醫院做強的重要因素。盡管允許醫生多點執業政策出爐曾讓民營醫療機構狂喜,卻因為缺乏真正落地的可操作的實施細則,至今依然是雷聲大雨點小。
另一方面,現階段的醫保報銷體系基本與公立醫院掛鉤,多數的民營醫院拿不到醫保待遇這塊牌照,而廣大民眾看病更多選擇能報銷的醫院。更何況,醫保本是國家財政支出的一類大項,但不應以“盤子就這么大”為由,厚此薄彼。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