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助力優質創新型仿制藥企加速升級變革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20-4-17 打印內容
02 高品質、高端仿制藥具有技術價值
“中國現存4900多家藥企,并非每一家企業都具備創新的基因和能力。在沒有創新基因和能力的情況下突然要做創新藥恐怕得不償失,且風險可能更大。與其這樣,本土藥企不如首先打好基礎去做高品質、高質量仿制藥,把整個產業鏈做得更加立體,走漸進式創新道路。”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郭云沛接受采訪時說到。
2015年至今的創新藥審評審批改革使得創新藥上市速度得到明顯提升,同時國家醫保準入給予了創新藥更多納入機會,使得市場一度對創新藥的前景十分看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創新藥雖然在中國發展迅速,但并未成為市場主體。
米內網最新公開的數據顯示,近二十年審批的各類新藥2019年合計銷售額不足1000億元,只占到公立醫療機構藥品終端總銷售額13759億元的7.3%左右。
與此同時,創新藥研發面臨極長的研發周期、相當高的研發失敗率及逐步下降的投資回報率。德勤2018年底發布的新藥研發效率統計報告顯示,全球TOP12藥企的在R&D上的投資回報率僅為1.9%,為9年來最低,而2010年時候這個數值是10.1%,平均一個新藥的研發成本則達到了21.8億美元,與2010年(11.8億美元)相比幾乎翻了一番,新藥上市以后的平均銷售峰值預測卻從2010年的8.16億美元下降至4.07億美元。
而中國醫藥產業要實現全面轉型升級的核心任務,不止是要研發創新藥,更是要提升以一致性評價為代表的仿制藥技術核心能力。
“仿制藥不止是模仿,更是在技術上創新體現出優勢。仿制藥內也有很多技術壁壘高難仿的藥品和劑型,比如說緩控釋制劑、吸入性制劑、微球和脂質體等,國內有一些藥企在專門做這些方向,這些難仿的藥品劑型的技術價值和市場價值都很大!睏钣绖僬f到。
與創新藥相比,仿制藥產業在中國雖然正面臨帶量采購降價的沖擊,但體量規模大,面臨的失敗風險較低,且對原研藥國產替代并不充分,還有相當大的市場空間。國家藥品“4+7”的政策實施,意在通過技術升級實現原研藥的國產替代,要求仿制藥療效與原研的一致性,通過大幅降價解決全民用藥的可及性。這不僅需要仿制過程技術創新、準確、快速,還需要低成本、高質量地滿足國家政策和市場要求。對本土藥企而言打好基礎去做高品質、高質量仿制藥,把整個產業鏈做得更加立體,是更加可行的漸進創新道路,以一致性評價為代表的仿制藥技術能力提升和創新藥研發對于中國制藥產業同等重要,都需要政策和資本支持攻堅技術科技難題。
上篇:
下篇: